似乎很久了。那感觉,像个被放置在垃圾堆里的弃婴,被遗忘,被放弃。
四年前,还未到英国就读时,因为有常阅读报章的习惯,所以也就喜欢起写作来。后来,慢慢的,开始想以文字,为别人打抱不平。
这,开始了投稿到星洲言路版(Letters to The Editor)的旅程。
当你越写越多时,很自然地你就开始对政治产生兴趣。那时候,SPM毕业后,得不到JPA的海外奖学金。一气之下,把所有的怒气和埋怨,用文字大吐苦水。开始关注起教育课题,开始去阅读专业政治评论员的文章,开始去想到底如何利用文字改变大马人的思维,如何推动国家改革。
一个十七岁的少年,为了热血政治(和赚多一些稿费),什么时事课题都拿来臭骂一顿。这是我最早期对于"个人利益离不开政治,政治也离不开个人利益"的切身体验。满腔热血,还曾一度想去报读 Political Science。
后来,到了吉隆坡去读 A-levels,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开始出席MSLS,开始浏览Recom。然后,觉得只用华文来谈政治,始终无法和更大的朋友群辩论和沟通。这也开始了我为Berita Harian, Dewan Siswa, Malaysiakini书写的路程。后来想到,将来要去英国读书,所以也开始留意英文报的评论文章。
然后,得到梦寐以求的奖学金。为了保障自身和奖学金的安全,我停止去写一切有关政治的文章。
这些年的夏季,都有回去马来西亚。出席了一些讲座,很多都是没有建设性的意见。你要讲话的平台,政府也给你。但是,你所说的东西,他也不会去听。
渐渐的,我开始对大马失望。对着一箩箩的旧问题,更是反感。大二时,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明白到现实和实际的残酷,唯有做好自己的本分,才能够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,就像潘建成那样,我投稿去Malaysia Insider。
然后就有位学生大力抨击,说大马才独立50多年,民主化需要时间,急不来。
我顿时失望透顶。决定不再写政治文章了,因为那时候觉得,写了一大堆,政府依旧我行我素,问题依旧没有解决。大家都不明白,再等下去,国家就会完蛋了。
就这样,我变成了,十七岁的自己反感的那种人-开始对政治冷感。
在大三时,我的室友对政治很有兴趣。只可惜,我已找不回年少的热情。每每提起一些课题,我都哑口无言。因为我已经改变初衷了。
我相信,行动胜于言语,甚至文字。
现在,看着身边的亲朋戚友都对政治感兴趣了。大家都看到希望,大家都热血起来了。
这让我很感动。看着海外和国内的朋友也不断呼吁大家投票来改变历史,拯救国家未来。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。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责任,我们的能力,我们的理想。
一个大选,让一个政治冷感的年轻人,感到热血起来。这好象突然回到1955年,我们全国上下决定反殖民的那个时刻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